作业帮 > 综合 > 作业

谁有高中历史第七册先秦儒家与两汉经学这一课的电子稿,急!高分求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百度作业网作业帮 分类:综合作业 时间:2024/05/05 03:59:09
谁有高中历史第七册先秦儒家与两汉经学这一课的电子稿,急!高分求
谁有高中历史第七册先秦儒家与两汉经学这一课的电子稿,急!高分求
第1课 先秦儒家与两汉经学
孔孟之道
儒家是在乱世求治的过程中应运而生的学术思想流派:春秋时期,社会处在变革、转型阶段,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针对礼崩乐坏、动荡纷争的现状,提出了一系列治国救世的主张.
1、孔子①礼:他认为必须重建周礼的权威,遵循宗法制度的原则,(地位)以“礼”的规范约束人们的一切言行,使社会成员安分守己,恪守传统的等级秩序,才能消除人欲横流、名分紊乱的时弊.
②仁:“复礼”的关键在于“为仁”.(地位)“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孔子以“仁”作为最高的道德准则,(含义)并解释说A“仁”就是“爱人”,尤其是爱自己的亲人.B为“仁”之本应从最亲近的血缘关系入手,首先是孝顺父母、敬爱兄长,C然后由近及远,推而广之.D若能形成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朋友有信的状态,便能恢复礼制,实现社会秩序的安定与人际关系的和谐.
③义:(地位)孔子还以“义”作为判断所有事物的价值标准,(含义)人们的言行举止符合“礼”的规范和“仁”的精神,就是“义”.正人君子应重义轻利.
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代表是孟子和荀子:
2、孟子认为①人性本善,而这正是儒家道德准则仁、义、礼、智的基础与开端.②他明确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③并将孔子“仁”的观念发展为“仁政”学说,希望统治者以民为本,推行仁政,结束连年战乱、民不聊生的局面.
由孔子创立,孟子继承、发展的儒家学说,后人习称“孔孟之道”.
3、荀子①荀子则从“性恶论”出发,②更注重外在的社会规范和刑罚制度对人的制约作用,③政治上主张礼法兼治、王霸并用.荀子的思想在后世也有不小影响.
儒学的经学化
①汉初以来,一度沉寂的儒学渐受重视.
②汉武帝继位以后,锐意进取,经营开拓,需要积极有为的思想学说为其治国安邦提供理论依据,这成为儒学地位迅速上升的契机.
③汉儒大家董仲舒,他兼采阴阳五行学说,糅合改造,形成新的儒学体系.
1、汉代儒学的改造:①“天人感应”:将天道与人事相比附,系统提出“天人感应”之说.
②“君权神授”:政治上倡导“君权神授”,认为天是万物的主宰,天子受命于天,秉承天意治理人世,所以臣民必须服从天子;同时天又对天子进行监督考察,通过祥瑞和灾异予以褒奖或谴责.
③“三纲五常”:伦理上强调“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妇纲”,认为君臣、父子夫妻的等级差别出于天的安排,并将仁、义、礼、智、信视作为人处世永恒的道德准则.后人习称“三纲五常”.
④“罢黜百家”、“大一统”:以思想上的一统维护政治政治上的统一.他的建议被汉武帝采纳并实行.
2、汉代经学的形成:此后,儒学在各家学说中获得“独尊”地位,成为统治者极力推崇的官方意识形态.儒家典籍被称为“经”,解释和阐发儒家经典成为专门的学问,称为“经学”:
①设“五经博士”武帝规定《诗》、《书》、《礼》、《易》、《春秋》为"五经”,设立五经博士,专事儒经的研究与传授.
②兴办学校:后又在长安兴办太学,教授五经,入学者完成学业经考试合格,即可担任官职.郡县也建立地方学校,配有经师授学,以培养管理的后备人选.
③由于经学的研习、传授为学者的入仕开辟了通途,因此通经致用成为文人学士的普遍追求.
3、汉代经学的影响:汉代以来,儒学逐渐成为历代王朝的统治思想和传统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影响广泛而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