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历史 > 作业

人教新课标版必修二三复习提纲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百度作业网作业帮 分类:历史作业 时间:2024/05/09 11:08:56
请老师帮我整理一份人教新课标版的历史必修二、三的提纲
人教新课标版必修二三复习提纲
解题思路: 记忆
解题过程:
高一历史必修二复习提纲
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一)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1、 古代中国农业主要耕作方式的变革
1、原始农业的产生:“刀耕火种”、“火耕”
3、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中国古代农业的传统耕作方式形成。
4、小农经济
1.特点:拥有部分生产资料 ,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精耕细作;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在封建经济中占主导地位
2、原因:铁农具的出现与牛耕的逐渐推广提高了社会生产力;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3、评价:是封建社会经济基础与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拥有一定土地、农具、牲畜等生产资料,具有生产积极性,为农业精耕细作作出贡献;在封建地主剥削下农民承担沉重徭役;小农经济十分脆弱,农民易受灾荒瘟疫影响而陷于贫困甚至破产。
2、 了解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的农业经营方式,是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二)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的发展
家庭手工业:缴纳税赋、家庭消费、商品出卖
(三)古代中国的商业发展
了解“市”的形成与发展及其特点:逐渐打破时空限制,虽受政府严格限制,但仍相当繁荣
(1)秦汉重农抑商
(3)六朝时代,出现了“草市”
(4)唐代柜坊:银行;飞钱:支票
在特定地点设市;与民居严格分开;对市场交易进行严格管理
(5)宋代的“市”分散在城中,日中为市的经营时间被打破;交易活动不再受官府的严格限制
(四)了解“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的基本含义及其影响
(1)“重农抑商”政策含义:强调发展农耕,限制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开始于战国时期的商鞅变法。
原因:中国农业水平过低
目的:维护专制主义国家政权的经济基础。
影响:“重农抑商”政策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巩固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权,阻碍商品经济与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2)“海禁”政策的基本含义:明清王朝禁止中国人赴海外经商和限制外国商人到中国进行贸易的政策。
原因:明朝初期防止海外倭寇危及统治;清初对付东南沿海抗清斗争;清朝认为无需与外国进行贸易,海外贸易一度中断
影响:短期内实现自我保护;妨碍海外市场开拓,抑制资本原始积累,阻碍资本主义萌芽滋长,使中国与世界隔绝,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二、  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
(一)、新航路的开辟
(1)原因:直接:土耳其扩张阻隔了传统商路。(马可波罗行纪)
根本(经济根源):资本主义经济的萌芽,黄金白银的需求量增加。
(2)最早探寻新航路的国家是:葡萄牙和西班牙
(3)新航路开辟的四位航海家:(会考要求迪亚士、哥伦布的知识即可)
①迪亚士最先到达好望角;②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③达伽马直通印度;④麦哲伦船队作环球航行。
新航路的开辟的经过
时间
航海家
国籍
支持国
方向
最终到达地
1487年
迪亚士
葡萄牙
葡萄牙
向东
好望角
1497年
达.伽马
葡萄牙
葡萄牙
印 度
1492年
哥伦布
意大利
西班牙
向西
美 洲
1519—1522年
麦哲伦船队
西班牙
西班牙
环球航行
麦哲伦:大西洋-麦哲伦海峡-太平洋-菲律宾/马六甲-印度洋-好望角
(4)新航路的开辟对世界历史产生了的影响
1、结束世界各地相对孤立的状态,世界开始成为一个整体
2、欧洲商人开始直接同世界各地建立商业联系
3、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雏形形成
4、贸易规模扩大,商业经营模式变化,贸易中心转至大西洋沿岸;引起商业革命
5、黄金白银流入欧洲造成物价上涨;价格革命
6、加速西欧封建制度解题,促进资本主义发展
7、西班牙、葡萄牙开始早期殖民扩张,给亚非拉带来深重灾难
二、殖民扩张
1.荷兰、英国的殖民扩张
(1)17世纪荷兰垄断了世界航运业,成为世界上的“海上马车夫”。
结果:英国获得法属北美殖民地,确立在印度优势,成为海上霸主和最大的殖民帝国。
英国成为海上霸主的原因:地理位置优越;(经济)手工业为代表资本主义工商业日益繁荣,奠定物质基础;政治上确立资本主义制度;强大的海军力量
2.英国成为海上霸主的过程
战争
背景
结果
1.英西 战争1588
打败西班牙“无敌舰队”,
英国开始确立海上霸权
2.英荷战争17C
西班牙衰落,荷兰控制世界;英法崛起
导火线:英颁布《航海条例》
荷兰丧失海上霸主地位,失去北美殖民地
3.英法战争18C
法国插足印度、北美;
英法在印度、北美矛盾尖锐
英国获得法属北美殖民地,确立在印度优势,成为海上霸主和最大的殖民帝国。
2.三角贸易
欧洲(资本主义发展的资本原始积累)
非洲(丧失大量劳动力经济落后)
美洲(种植园经济畸形发展)
3.殖民主义的罪恶
对殖民国家而言
(1)为西欧资本主义发展提供资本原始积累,欧洲资本主义发展。
(2)打破世界相对孤立状态,使世界日益成为相互影响、联系紧密的整体,世界市场进一步拓展
对殖民地而言
(1)给遭到殖民侵略的地区与人民带来灾难,是这些国家/地区发展落后的根源
(2)殖民主义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促进了殖民地历史的发展和进步。
三、第一次工业革命(18世界60年代——19世纪中期)
1.英国首先发生工业革命的原因:
(1)前提:资产阶级统治的确立。
(2)条件:
①资金:通过国内圈地运动及海外的殖民扩张、黑奴贸易、海外贸易积累了大量资金。
④市场:英国海外市场日益扩大,工场手工业时期的商品生产已无法满市场的需要。(直接原因)
2.英国工业革命的成就
首先开始的领域:棉纺织业
开始标志:珍妮机 标志:改良蒸汽机
第一次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英国、瓦特、改良蒸气机。
交通运输业新的发明有:1807年,美国人富尔顿发明了轮船;1814年,英国人史蒂芬孙发明蒸汽机车(火车)。
3.英国工业革命的影响
1、推动生产力发展,巩固资本主义统治需要
2、出现新的生产组织形式工厂
3、促使社会关系发生变化,出现工业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
4、资产阶级要求自由经营、自由竞争与自由贸易(自由主义)
5、工厂集中,形成工业化城市,城市化进程开始
6、推动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
7、工业产值超过农业,引起经济结构变化
四、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
1.中心:美国和德国。
2.主要成就:1866年德国西门子发明第一台大功率发电机。(开始的标志)
电动机、电灯、电车、电话、电影放映机等问世,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新的交通工具:汽车和飞机(内燃机驱动)。
3.特点(与第一次工业革命比)
(1)科学和技术紧密结合。
4.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1、促进生产力巨大增长,世界各地经济联系密切
2、资产阶级调整生产组织形式,形成垄断组织
3、促进工业生产结构变化,重化工业取代轻纺工业成为工业生产主要成分
4、出现新型交通通讯工具,加强世界各地联系,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5、世界被资本主义列强瓜分完毕,亚非拉沦为殖民半殖民地,欧美资本主义列强为主导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建立
5.第一次工业革命中出现的新兴行业:棉纺织业、机器制造业、交通运输业
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出现的新兴行业:电力工业、电气产品制造业、石油工业、汽车工业等。
(二)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1.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1)过程:鸦片战争后,以英国为资本主义国家加紧商品输出,中国手工棉纺织业的衰败,标志着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1.洋务运动 19C 60-90(中国近代化开端)
背景:内忧外患(太平天国-二鸦)
目的:不改变封建制度,利用西方先进技术维护封建统治
代表人物:恭亲王奕、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1.60年代,“自强”,军工企业(江南制造总局、安庆内军械所、福州船政局)
2.70年代,“求富”;民用工业(轮船招商局、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
3.70年代:近代海防;北洋南洋福建海军
4.近代教育:留美幼童,开近代教育先河
评价:1.引进西方近代科学技术,出现第一批近代企业
2.培养一批科技人才
3.对外国经济侵略起到一定抵制作用
4.对本国封建经济瓦解起到一定推动作用,客观刺激中国资本主义发展
5.使中国军事、教育现代化的开端
6.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3、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
(1)时间:19世纪六七十年代
(2)地点:上海、广东、天津东南沿海地区。
(3)代表企业:上海方举赞创办的发昌机器厂;南海陈启沅创办的继昌隆缫丝厂;天津朱其昂创办的贻来牟机器磨坊。
4、认识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
(1)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使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主要原因)
(2)外商企业的刺激
(3)洋务运动的诱导
5.民国初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短暂春天)
发展最快的民族工业:纺织业、面粉业等。
特点:(1)发展不均衡(①集中于沿海地区;②轻工业发展迅速,重工业发展缓慢)
(2)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小(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封建自然经济一直在国民经济中占绝对优势。)
(3)发展艰难(在封建主义和外国资本主义的夹缝中艰难发展。)
6.影响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
不利因素:①先天不足;②诞生和发展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和束缚,这是阻碍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③后天畸形;④战争和革命不断,政局长期动荡。
有利因素:①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②清末至民国政府鼓励兴办实业;③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④实业家自强不息的爱国精神。
7.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地位与作用
从发展趋势上看,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没有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地区分布不尽合理,在一定程度上依赖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势力和官僚资本主义,难以独立发展。
民族资产阶级在夹缝中求生存,在斗争求发展,逆境中奋进,但受阶级和时代的局限,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行不通,民族资产阶级不可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
2、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和曲折发展阶段表
阶段
时间
原因
表现
影响
认识
产生
19世纪六七十年代
a.列强入侵瓦解自然经济(主要)。
b.外商企业丰厚利润的刺激。
c.洋务运动的诱导。
抵御了列强的经济侵略,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
1.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和束缚,这是阻碍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2.要实现近代化,必须实现民族独立
初步发展(第一个发展高潮)
从甲午战争到一战前
a.列强的资本输出进一步破坏自然经济。
b.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直接)
c.“实业救国”的推动。
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短暂春天
(“黄金时代”)
民国初期(一战期间)(1912-1919)
a.辛亥革命扫除了一些障碍。
b.民国临时政府奖励发展实业。
c.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
d.一战期间列强放松了经济侵略。
轻工业发展较快;涌现出一批著名的实业家
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奠定了阶级基础。
曲折的发展(此段不作考试要求)
(1927-1949)
a.“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国内国共内战,环境相对稳定
b.日本发动侵华战争
发展显著,民族工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逐渐占主导地位。
萎缩
抗战胜利后(1945—1949)
a.美国的经济掠夺。(《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新二十一条”)
b.官僚资本的经济垄断。
c.国民政府的苛捐杂税。
d.国民政府实行战时体制,压榨民族企业,官僚资本迅速膨胀
国统区的工业体系趋于瓦解。
第三单元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了解1929年-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l
原因:①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②国民贫富差距拉大。③一系列的投机活动:分期付款和银行贷款、股票投机。
1929-1933年经济危机首先爆发在美国。②特点:时间长、范围广、破坏大③影响:加深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社会危机。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为摆脱危机,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各资本主义国家加强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掠夺,是世界局势变得动荡不安。
了解罗斯福新政的历史背景和主要内容l
历史背景:①胡佛的反危机措施的失败,加剧了美国的社会动荡。②全国要求改革的呼声高涨,希望能够迅速摆脱经济危机。③1933年3月,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
主要内容:见课文P85,重点:工业,首先金融业。
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与作用l
特点:国家干预经济 实质: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作用:①使美国度过了经济大危机,减轻了危机对美国经济的危害程度。②在很大程度上缓和了美国的社会矛盾。③也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美国法西斯势力,使美国避免了走上法西斯道路。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模式,资本主义世界迎来以国家干预经济为特征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期。
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注意:由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到“混合经济”和福利国家。了解第三产业的兴起和“新经济”的出现。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了解俄国国内战争后苏维埃政权面临的形势,认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的必要性。l
形势:①国内外敌对势力的反苏维埃政权②1918年开始的国内战争的需要。内容:余粮收集制。全面推行工业国有化。取消自由贸易。实行普遍劳动义务制
必要性: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弊端日益显现,苏俄广大的农民、工人和士兵队继续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强烈不满,1921年2月,彼得格勒附近的海军基地喀琅施塔得发生反政府兵变,反映出国内出现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
了解新经济政策的内容和作用:l
① 内容:农业方面,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还允许农民出租土地,使用雇佣劳动。
工业方面,中小企业以出租的方式交给原来的业主经营,允许国内外资本家投资开发国家暂时无力开发的矿产、森林、油田等。
贸易方面,恢复货币流通和商品交换。
分配方面,废除实物分配制,实行以工人技术水平和生产效率为依据的按劳分配。
② 作用:促进了经济的迅速恢复,巩固了工农联盟,稳定了政治形势。找到了一条适合俄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道路。
“斯大林模式”
列举“斯大林模式”在经济方面的主要表现l
经济方面:优先发展重工业方针,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经济效益低下;牺牲农民利益,苏联农业生产的长期停滞不前。
了解赫鲁晓夫改革的主要内容l
① 政治方面:破除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强调集体领导
② 经济方面:减轻农民负担,大力开垦土地,大种玉米,改革工业管理体制,精简机构。(对农业政策的调整,是赫鲁晓夫改革的重点)
了解戈尔巴乔夫改革的主要内容与后果l
① 内容:经济方面: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用经济管理方法代替原来的行政命令,这实际上承认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
② 后果:1991年苏联解体。
③ 注意分析对中国经济建设的经验和教训。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1)概述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总结其经验教训:
实践:1953年,第一个五年计划以重工业为主,(结合历史地图册记住这时期的成就)。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了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经验教训:①必须从国情出发,正确分析国内的主要矛盾。②必须尊重客观规律,实事求是。③生产关系的变革必须与生产力的水平相适应。④必须发扬民主,加强民主政治建设,反对个人崇拜。反右更要反“左”
(2) 了解中共八大主要内容:1956年;大会正确分析了在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提出我国的主要任务——集中力量尽快将我国有落后的农业国发展为先进的工业国。是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的一次成功探索。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党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的一次严重失误。
(3) 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决策的内容及意义:
内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还作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改革开放与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起点。
这次会议结束了我国长期以来“左”倾错误的束缚,重新树立党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
意义:①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② 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③这是新中国建国以来党的历史的一次伟大转折,也是共和国历史的一次伟大转折,成为我国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起点,开创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伟大起点。
(4) 了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展开。最先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地区——安徽、四川。作用:极大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5) 了解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和作用
内容:在管理体制改革方面:把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实行政企分开,扩大企业的自主权。在所有制改革方面:那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在分配改革方面: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作用:通过改革,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企业有了竞争机制,经济得到快速发展,效益显著提高。
(6) 了解我国创办经济特区、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和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史实
• 经济特区——深圳(第一个 1980年)、珠海、汕头、厦门、海南
• 经济技术开发区——在沿海开放城市和其他开放城市,划出一定的区域建立经济技术开发区,以引进外资为主,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加工出口产品为主,具有人才、技术、知识密集等特点,是新型的经济区已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
• 沿海经济开放区——1985年,国务院先后将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和环渤海湾地区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
• 开发开放上海浦东——1990年4月,中央政府宣布开发开放上海浦东。20世纪90年代,上海浦东成为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7) 了解中共十四大的主要决定
1992年10月,中共十四大报告明确提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第五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了解近代“断发易服”、西装传入和中山装流行等物质生活变迁的史实l
史实:①西装传入:广州、上海等地买办最早传起西装。洋务运动期间,留美幼童也开始穿西装。②“断发易服”:洋务运动期间,留美幼童揭开“断发易服”的序幕。戊戌变法时期的维新派,主张“断发易服”。辛亥革命前后,“断发易服”不仅是移风易俗,还带有反清革命色彩。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后,颁布剪辫易服和废止缠足等法令。③中山装:辛亥革命后,孙中山提倡中山装。
了解近代“废止缠足”与婚姻自由的习俗l
戊戌变法时期的维新派,主张 “废止缠足”,改革传统婚姻制度。
近代以来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
了解中国铁路的诞生l
• 19世纪80年代,清政府修筑从唐山到胥各庄(唐胥)的铁路,标志着中国铁路的诞生。
了解中国电讯事业的发展l
19世纪70年代,丹麦电报公司架到上海,并建立第一个电报机房。福建巡抚在台湾主持架设中国第一条有线电报线。20世纪初,上海崇明海装置无线电台,并设有无线电报局。19世纪80年代,外国开始在上海设立电话公司。清政府到20世纪初才在南京开办第一个电话局。
大众传播媒体的发展
知道中国近代前期的一些代表性报刊l
1873年艾小梅在汉口主办《昭文新报》,一般被认为是国人最早在中国境内创办的报刊。戊戌变法时期《时务报》,宣传维新改良思想。辛亥革命时期《民报》,宣传革命思想。五四新文化运动期间《新青年》,宣传新文化。
了解影视事业发展的标志性事件l
1905年,电影《定军山》首映成功,标志着中国电影事业的起步。1931年,有声电影《歌女红牡丹》拍摄成功,结束中国电影无声的历史。1935年,电影《渔光曲》在莫斯科国际电影节上获得荣誉奖,这是中国第一步获得国际荣誉的影片。1958年,北京电视台开始试验播出,标志着中国电视事业的诞生。
五、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美国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
了解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l
① 1944年7月,以怀特计划为基础的《布雷顿森林协定》得以签署。1945年12月,根据协定,联合国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世界银行)成立 。美国控制了两大国际金融机构,以美元为中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
了解《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签订l
① 建立:1947年10月签署《关税与贸易总协定》,1948年1月1日开始实施。
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
了解欧洲联盟与北美自由贸易区的成立l
① 欧洲联盟的成立:1992年,欧共体12过正式签署《欧洲联盟条约》。1993年11月,《欧洲联盟条约》正式生效,欧盟成立。
② 欧盟的成立标志着欧共体从经济实体向经济政治实体过度。
③ 北美自由贸易区的成立:1992年,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正式签署《北美自由贸易协定》。1994年1月1日,北美自由贸易区正式成立。
了解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情况l
① 1989年11月,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会议首届部长级会议在堪培拉召开,标志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成立。
② 1991年,中国正式加入,中国台北和香港以地区经济体名义加入。
③ 宗旨:1991年11月,《汉城宣言》,正式确立组织的宗旨和目标。
④ 自成立后,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贸易和投资便利化以及经济技术合作 三个方面取得了成就。
世界经济全球化
了解世界贸易组织(WTO)的由来和发展l
① 世界贸易组织从关贸总协定发展而来。
1995年1月1日起,世界贸易组织正式开始运作,标志着规范化、法制化的世界贸易体系建立起来。
理解世界贸易组织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作用l
① 作为国际性贸易组织,世贸组织致力于促进各国 市场开放 ,调节贸易纠纷 ,实现全球范围内的贸易 自由 化。它通过多边贸易,促使各成员之间逐渐取消贸易壁垒,使贸易更加自由地进行,使各国通过贸易获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经济的繁荣。它还通过争端解决机制,为各成员提供建设性和公平合理的解决贸易纠纷的方案。
了解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经过l
① 1947年,中国参与签定《关税及贸易总协定》,是创始员之一,后被台湾当局非法占据
② 2001年12月,中国正式加入世贸组织
认识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问题:一把双刃剑。l
① 加剧了全球竞争中的利益失衡。②发展中国家面临着空前的压力和挑战。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复习提纲(文科)
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一、百家争鸣
1、儒家、道家、法家、墨家的代表人物及思想主张
学派
代表
人物
思想主张
备注
影响

孔子
⑴提出“仁”与“礼”的学说;
⑵政治思想:主张“德治”(含民本思想);
⑶注重政治与人事,对鬼神敬而远之;
⑷教育上注重人的全面发展。
孔子开创了儒家学派
孟子
⑴“仁政”学说;
⑵君轻民贵。
孟子继承了孔子的学说
荀子
⑴“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唯物主义);
⑵学习的最高目标是把握“礼”。
荀子广泛吸收各家思想的精华,丰富了早期儒家思想的内容。

老子
哲学思想:
⑴“道”是世界的根本;
⑵事物具有向相反的方面转化的规律(朴素辩证法)。
政治主张:
“无为而治”、“小国寡民”。
庄子
“齐物”、“逍遥”。
法家
韩非
⑴“法”、“术”、“势”结合;
⑵加强君主集权;
⑶主张变法。
墨家
墨子
“兼爱”,“非攻”。
2、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⑴“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⑵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
二、儒学的兴起(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思想来源:董仲舒将法家思想(大一统思想)糅合进儒家,形成新儒学。
2、成为正统思想:
1)汉武帝时期,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
2)根本原因:改造后的儒家思想适应了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
三、宋明理学
1、背景: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道教迅速传播,儒学面临危机。
2、思想来源:三教合一(儒学+佛教思想+道教思想)。
程朱理学:(北宋)二程(程颢、程颐) (南宋)朱熹
3、相关人物 创立者 集大成者
陆王心学: (南宋)陆九渊 (明)王守仁(王阳明)
宋明时期理学的出现与走向成熟,体现了儒学的新发展。
四、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
1、“异端”李贽:⑴批判程朱理学;⑵不能以“圣人”之言作为判别是非的标准。
2、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⑴政治上:批判君主专制,提出限制君权的主张;⑵经济上:反对传统的重农抑商思想;⑶学术上:“经世致用”。
专题二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一、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
发明
概况
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造纸术
发明:西汉。
改进:东汉的蔡伦造成“蔡侯纸”。
1、地位:在古代“四大发明”中,纸的发明影响最为久远,对文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积极作用也最为显著。
2、作用:有利于信息的记录、传播和继承。
指南针
发明:战国——司南(四大发明中历史最为久远)。
为哥伦布发现美洲的航行和麦哲伦的环球航行(地理大发现),提供了技术保证。
火药
发明:与古人炼丹制药的实践有关。
使用:唐末用于战争。
改变人类作战方式;成为欧洲资产阶级战胜封建势力的重要武器。
印刷术
1、唐:公元868年,雕版印刷的《金刚经》是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有明确刊印日期的印刷品。
2、北宋: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为欧洲走出黑暗的中世纪以及文艺复兴的出现准备了条件。
二、中国的古代艺术
1、汉字的起源与书法的发展
起源:殷商时代的甲骨文(目前所知最早的成熟的汉字)。
发展:小篆,隶书,草书,行书,楷书(中国书法的五种主要字体)。
汉字演变的总趋势:由繁到简。
2、东晋、唐、宋时期的书法名家
东晋:“书圣”王羲之,代表作有《兰亭序》(“天下第一行书”)
唐代:①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楷书中的欧体、颜体、柳体;②怀素、张旭擅长狂草。
宋朝: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一说蔡京)被称为北宋四大书法家,都以行书名世。
3、绘画
中国画分为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三科。
⑴山水画是中国画的精粹。
⑵文人画是北宋以后中国画的主要艺术形式。
三、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
1、《诗经》:我国最古老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305首诗歌。以现实主义为其创作风格,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⑴《风》:是《诗经》的精粹,反映社会下层劳动群众的生活。
⑵《雅》:是周王朝王城所在地的诗歌,贵族宴饮时的乐歌。
⑶《颂》:是国王和诸侯用于祭祀和重大典礼的乐歌,主要是对祖先和当权者功德的歌颂。
2、楚辞:战国时期屈原等人吸收南方民歌精华,采用楚国方言,创造出的一种新体诗歌,其特点为浪漫主义创作手法。代表:屈原的《离骚》。
3、汉赋:汉代的一种文体。
4、唐诗
“诗仙”李白:浪漫主义,诗风狂放炽烈,是盛唐气象在文学上的体现。
“诗圣”杜甫:现实主义,诗风忧国忧民。其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时期,经历了离乱和漂泊。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5、宋词
豪放派:苏轼、辛弃疾。
婉约派:李清照。
6、元曲:关汉卿《感天动地窦娥冤》。
7、明清四大长篇小说:《三国演义》(元末明初,罗贯中)、《水浒传》(元末明初,施耐庵)、《西游记》(明代,吴承恩)、《红楼梦》(清代,曹雪芹)。
专题三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一、“顺乎世界之潮流”(鸦片战争后新思想的萌发和维新变法思想)
1、林则徐和魏源的主要思想(19世纪四五十年代)
⑴林则徐:近代中国第一个睁眼看世界的人。在广州主持禁烟时,收集西方信息,打探西方情报,编译西方书报。编译《四洲志》。
⑵魏源:编成《海国图志》,是第一部由中国人编撰的最详备的世界史地著作,阐述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师夷长技以制夷”成为近代中国学习西方的口号,同时也是对几千年来传统心态的一次挑战,迈出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
2、维新变法思想
⑴康有为:出版了《孔子改制考》,打着孔子的旗号宣扬维新变法理论。还借用进化论的观点论证了君主立宪制是符合社会发展潮流的。
⑵梁启超:发表一系列鼓吹变法的文章,指出变法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⑶谭嗣同:维新派中的激进派,批判君主专制政体和纲常名教。
⑷严复:翻译《天演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世道必进,后胜于今”。
共同点: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君主立宪制;变法图存;发展资本主义。
⑸维新变法的作用:维新变法不仅是一次爱国运动,也是一次思想启蒙运动,客观上有利于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
二、新文化运动
1、直接原因:袁世凯为复辟帝制造舆论,掀起尊孔复古逆流。
2、开始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为《新青年》)。
3、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
4、指导思想(旗帜):科学与民主。
5、主阵地:《新青年》。
6、中心:北京大学。
7、主要内容:
⑴前期:提倡科学与民主,反对愚昧与专制;
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攻击以孔子和儒学为代表的旧礼教、旧道德);
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胡适提倡白话文取代文言文,鲁迅第一篇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
⑵俄国十月革命后,宣传十月革命,介绍马克思主义。
8、新文化运动的意义
①新文化运动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创造条件;
⑴进步性 ②促进了民众的觉醒;
③全面的文化转型运动。
⑵局限性:全面肯定西方文化,全面否定中国文化。
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1、十月革命以后,特别是五四爱国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
2、李大钊在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方面的贡献
⑴著书立说:《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和《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⑵展开论战:问题与主义之争;
⑶成立组织:马克思主义学说研究会。
3、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的意义
⑴改变了新文化运动的方向和性质;
⑵为中共诞生奠定思想、干部和阶级基础;
⑶为中国人民找到了救国救民的理论武器。
专题四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三位伟人,三大理论,三次巨变
伟人
理论(重要思想)
历史功绩
孙中山
三民主义
辛亥革命
毛泽东
毛泽东思想
新中国的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邓小平
邓小平理论
改革开放
一、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1、中国同盟会的革命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孙中山在同盟会机关报——《民报》所写的发刊词中,把同盟会的革命纲领第一次明确解释为“三大主义”,即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后简称三民主义。
2、内容
民族主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即以革命暴力推翻清王朝的反动统治,争取实现民族的独立自主。
民权主义——“创立民国”,即进行政治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民权主义是孙中山三民主义思想的核心。
民生主义——“平均地权”,是孙中山所主张的社会革命。民生主义是孙中山用以解决土地问题的纲领。
⑴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
进步性 ⑵反映资产阶级和中国人民愿望
⑶推动辛亥革命发展
3、评价
⑴没有明确反帝主张
局限性
⑵没有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彻底解决农民土地问题
4、新三民主义的主要内容及作用
三民主义
新三民主义
民族主义
突出反满,斗争矛头指向清政府
一是突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内容;
二是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反对民族压迫。
民权主义
抽象的“自由、平等、博爱”
主张普遍平等的民权
民生主义
平均地权
平均地权,节制资本。实行“耕者有其田”,谋求改善农民和工人的生活
作用: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同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是基本一致的,因而它成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和大革命时期的旗帜,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
二、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阶段 时期
著作 标志
发端
国民革命时期
《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形成 井冈山时期
《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提出,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形成。
成熟 延安时期
《新民主主义论》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完整阐述,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成熟。
新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
《论人民民主专政》、《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新的历史条件下取得的重大理论成果,标志着毛泽东思想发展到新的高度。
1、毛泽东思想在全党指导地位的确立:1945年中共七大确立了毛泽东思想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2、毛泽东思想的发展:⑴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方针;⑵人民民主专政理论;⑶正确处理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⑷正确处理重工业和农业、轻工业的关系。
3、毛泽东思想的影响:⑴是马列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⑵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⑶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⑷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思想渊源。
三、邓小平理论
1、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标志:1978年《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
2、邓小平理论形成完整体系的标志:1992年,以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为标志,邓小平理论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
3、写入党章,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1997年中共十五大。
4、历史意义:⑴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问题;⑵指导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⑶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
四、江 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1、基本内容: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2、历史意义:⑴“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回答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的重大问题;⑵它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科学体系;⑶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第三次历史性飞跃;⑷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根本指针。
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
一、文化事业的曲折发展
1、“双百”方针(1956年,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提出)
内容: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
意义:建设新中国科学文化事业的正确方针和根本保证。
2、“文革”使文化园地百花凋零。
3、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文化事业逐步走向新的繁荣。
二、人民教育事业的发展
1、建国初期:扫盲教育。
2、“文革”对教育事业的摧残。
3、1977年恢复高考。
三、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
时间
重大成就
作用与意义
1964年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967年
成功爆炸第一颗氢弹
1970年
用自制“长征一号”运载火箭成功把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送入预定轨道
1973年
袁隆平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
被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为中国和世界的粮食增产做出重大贡献
1983年
成功研制出第一台每秒向量运算1亿次的“银河”巨型计算机系统
标志着中国计算机技术发展到一个新阶段
2003年
成功发射了“神舟5号”载人宇宙飞船,杨利伟成为中国航天史上首位进入太空的航天员
标志着中国航天技术已经迈进世界先进国家行
专题六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
一、智者运动(公元前5世纪中叶)——西方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1、智者学派——普罗塔哥拉:“人是万物的尺度”
主张把人置于世界和社会的中心。是在原始宗教和自然统治之下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智者运动是西方人文精神的滥觞,普罗塔哥拉是西方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的先驱。
2、苏格拉底:“认识你自己”
⑴“认识你自己”,第一次在哲学意义上发现了“自我”。
⑵对理性的尊崇和对思想自由的追求。
3、人文主义的基本内涵:注重人、人性,尊重人存在的价值的一种文化传统。
二、文艺复兴(14世纪至17世纪)——西方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
1、意大利文艺复兴初期“三杰”
⑴但丁:《神曲》
⑵薄伽丘:《十日谈》——“人曲”:讽刺教会的虚伪和腐败,揭露和批判封建贵族的等级观念,提出人类平等思想。
③彼特拉克
2、文艺复兴高潮时期:莎士比亚与《哈姆雷特》
薄伽丘《十日谈》对人的赞美大多集中在人性的本能方面,而莎士比亚注重人的理性,提升了人性的高尚与尊严。
3、宗教改革
马丁•路德的主要思想:⑴信仰上帝即可得救(“信仰得救”),无须教士和教会的介入,无须购买赎罪券——否认了教皇的权威;⑵人人有权读《圣经》和理解《圣经》,直接与上帝沟通对话。
4、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反对禁欲主义,批判神权统治,鼓吹人性解放和思想自由,肯定人的价值作用。
三、启蒙运动(17、18世纪)——西方第三次思想解放运动
1、代表人物及思想主张
国籍
代表人物
思想主张
意义
法国
伏尔泰
自然权利学说
孟德斯鸠
三权分立学说(最早实践的是美国1787年宪法)
为近代资本主义国家政治体制的建立奠定理论基础
卢梭
“天赋人权”、“主权在民”、社会契约
描绘了资产阶级共和政体的蓝图,成为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先导,直接影响美国政治制度的建立
德国 康德
思想自由
2、启蒙运动与文艺复兴的比较
⑴共同点:都注重人的价值,性质上都是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运动。
⑵不同点:
时间 地点 背景 思想武器 矛头 内容 影响
文艺复兴
14—17世纪
中心:意大利
资本主义萌芽
人文主义
基督教神学
提倡“人性”,旨在摆脱天主教神学的束缚
引发了欧洲范围内的宗教改革
启蒙运动
17、18世纪
中心:法国
资本主义发展
理性
封建专制主义
提倡“理性”,旨在反对专制主义和封建特权,追求政治民主、权利平等和个人自由
引发了欧洲乃至世界范围内资产阶级革命
专题七 近代以来科学技术的辉煌
一、经典力学
1、伽利略:经典力学的奠基者,创立了自由落体定律。
2、牛顿:创立经典力学体系
⑴内容:牛顿运动三定律(惯性定律、加速度定律、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
⑵著作:《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⑶历史地位:①完成人类对自然界认识史上的第一次理论大综合;②科学摆脱了神学的束缚向前发展;③具有惊人的预见力和巨大的理论指导意义(如海王星的发现)。
二、量子论、相对论
1、普朗克与量子论
2、爱因斯坦与相对论
3、意义:相对论同量子理论一起,构成了现代物理学的基本理论框架。
三、进化论
1、达尔文与进化论
⑴形成标志:1859年达尔文的巨著《物种起源》出版。
⑵主要观点:①自然界中生物的物种是不断进化的,是不断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②自然界进化的规则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③达尔文还提出人类起源于古猿的观点。
⑶历史意义:①思想上:挑战封建神学,否定神创论,促进思想解放。
②科学上:把发展变化思想引入生物界,开创了生物科学发展的新时代。
③政治上:进化论传入中国,对维新变法运动和新文化运动起了巨大推动作用。
2、赫胥黎:论证了人猿同祖论,促进了进化论的传播。
3、科学与宗教在人类起源问题上的根本分歧:生命是自然界进化的结果,还是上帝创造的产物?
根源:生产力的发展情况。古代生产力落后,人们对自然认识有限。
四、瓦特和爱迪生的主要发明及影响
1、瓦特改良蒸汽机
影响:使蒸汽机得到广泛的应用,解决了工业革命的动力问题,为工业、交通运输业(汽船、火车)的发展铺平了道路,历史跨入了一个新的时代——蒸汽机时代。
2、爱迪生:发明电灯。
意义:城市兴起,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物质、精神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3、科学技术进步对社会发展的作用:社会发展最重要的推动力之一。
五、网络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1、1946年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在美国诞生。
2、现代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把人类带入信息文明时代。
专题八 19世纪以来的文学艺术
一、文学
1、拜伦:英国浪漫主义诗人,代表作《唐璜》。
2、巴尔扎克: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代表作《人间喜剧》(其中包含90多部小说,包括《欧也妮•葛朗台》等),被誉为“社会百科全书”。
3、列夫•托尔斯泰: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代表作《战争与和平》。
二、音乐:贝多芬及其主要作品
贝多芬,德国音乐家,既将古典音乐推向新的高峰,又开创了浪漫主义音乐的先河。其代表作为九部交响曲,如《第三(英雄)交响曲》、《第五(命运)交响曲》、《第六(田园)交响曲》等。贝多芬向往民主,追求自由、平等,因此作品中充满了时代精神,蕴含着革命的力量。
三、美术
1、凡高:后期印象主义绘画代表人物,代表作《向日葵》。
2、毕加索:代表作《格尔尼卡》。
四、影视艺术
1、电影:1895年,法国的卢米埃尔兄弟在巴黎放映了人类第一部电影,宣告了电影时代的到来。
2、电视:1926年英国贝尔德发明机械扫描电视。
3、影视艺术对社会生活的影响:政府喉舌,商家招牌,大众耳目
最终答案: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