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物理 > 作业

科学活动:小水滴哪儿去了教学反思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百度作业网作业帮 分类:物理作业 时间:2024/04/29 04:33:58
科学活动:小水滴哪儿去了教学反思
科学活动:小水滴哪儿去了教学反思
水是幼儿日常生活中经常玩,经常使用的东西,孩子们对水又特别感兴趣,我们说自然界中的水有液态、气态和固态三种状态,在一定条件下它们又可以相互变化和循环的.处于探索期的幼儿,对水是熟悉的,但对水的三态变化却不能很好的认识与理解,水的三态变化是幼儿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学现象.平时幼儿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冬天,路上为什么会有冰;什么时候会下雪?水开了为什么有那么多雾气等等.为揭开这些谜团,我们开展了科学探索活动“小水滴哪去了”,这个活动来源于生活,又能服务于孩子的生活.以下是我对本节课的活动反思:
反思一:材料选择的适宜性是开展科学活动的基础
活动前准备了一只平底电锅,两杯冰快、镜子、透明玻璃杯.由于冰块太少,在第二环节中(小水滴如何变成水),幼儿只能根据自己平时的经验水平来回答问题,不能进行动手操作,从而不能验证自己的想法.活动中教师提出:“你们能想办法让冰变成水吗?”有些幼儿就说:“放在手里,因为手里有温度.”有些幼儿说:“放在太阳底下.”有些幼儿说:“放在火里.”有些幼儿说:“放在热的开水里.”如果每个幼儿自带一些冰块,就可以根据孩子的猜想进行验证.皮亚杰认为:个体是在与课题相互作用中主动建构自己的智力结构的.因此,科学活动中材料的提供给幼儿的主动建构提供了一个尤为重要的信息支架.在正规性科学活动前,教师应不断思考:如何将科学活动的教育目标和具体内容化为幼儿可操作、可探究的活动?活动材料准备要注意什么?要达成活动教育目标需要哪些材料?什么样的材料适合幼儿探究?材料的形状、大小是否有利于幼儿的探究.
反思二:活动的程序设计是开展科学活动的关键
首先活动程序的设计要为目标服务.此次活动的重点目标是感受水的三态变化.所以我对书本上的程序设计进行了修改.我把环节分为三个步骤.第一环节就是冰从哪里来,第二环节把冰变成水,第三环节水变成水蒸汽.一目了然,环节就是为了解决重点目标.
其次,环节的设置应有简到难,层层递进.水变成冰的现象是平时最容易见到的,因为每个孩子家里都有冰箱,孩子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且在收集冰块的过程中已经动手操作了.所以我将这个环节放在第一环节.第二环节难度就增加了,孩子经过猜想后必须经过验证才能知道让冰融化的方法.最后一个环节是很抽象的科学道理,利用一个平底锅和镜子,孩子就可以轻松的看到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只有这样孩子的知识经验才能得到提升.
反思三:有效、合理的提问是开展科学活动的方向
在活动第一环节我先提出了一个问题:“冰从哪里来?”小朋友一致回答是从冰箱里出来的.这种问题就显的无效,问题要有针对性,有目的和要求,要为环节所解决的目标服务.经过调整在第二次活动时我把问题进行了修改:“冰是什么做成的?水在怎样的条件下才会变成冰.”经过修改后的问题就能很快的进入活动主题,为第一环节服务了.
反思四:利用延伸活动,为幼儿提供自由探索的条件
幼儿科学教育仅靠集体活动是不够的,幼儿从这个活动中能基本感受水的三态变化.但通过这个活动我们班的孩子对水变成水蒸气的现象还是充满好奇心.所以我在科学区投放了这些操作材料,引导幼儿去观察、发现,让这一活动延深到日常生活中,让幼儿充分感受到科学活动的生活化,体验到所探究和学习的内容对自己的生活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