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语文 > 作业

张爱玲 《弟弟》阅读答案 今晚过了就算了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百度作业网作业帮 分类:语文作业 时间:2024/06/24 07:00:26
张爱玲 《弟弟》阅读答案 今晚过了就算了
张爱玲 《弟弟》阅读答案 今晚过了就算了
不好意思,这里我顺便要多说几个问题.张爱玲的《弟弟》我个人觉得是张爱玲散文的代表作之一,有人说《爱》是张爱玲散文里最优秀的,但是可以说推举爱的人是不会读散文的,是没有领略到到张爱玲散文最精华的地方.张爱玲散文精华当之无愧的鸿篇巨制登峰造极的是《私语》、和《烬余录》,读张的散文,想冬天里的一碗凉茶,然而《爱》,对于古灵精怪的张爱玲来说牙缝里随便掏点出来也能成这一么一篇.(当然这是有点夸张的.)谈到《小团圆》张爱玲说:“看过《流言》的人一望而知里面有《私语》《烬余录》的内容.”记得前段时间看到张爱玲同时代的讷厂(好像)——张爱玲的散文中提到过他——的篇评论,也对张爱玲的这两篇——尤其是《烬余录》——推崇备至.
《弟弟》一篇,我个人觉得就胜于《爱》.个人概括《爱》精华的地方在于代表了张爱玲作品的最典型的写作手法就是“取其重而拈其轻”,一对错过的了的人各自经历了山重水复的人生过后(重),再偶然遇见说一句,“原来你也在这里”(轻).几乎在张爱玲的所有散文中“取重拈轻”都有所体现,但这一点只是其散文特色的一面,而另一面,特色就是关注个人的感受,说张爱玲的散文都是些自己的,这和那个时代比如朱自清什么的最大的不同,然而这也是她最大的特色.大半个世纪,张爱玲的文字还能读起来那么真切,一点没有隔阂,原因就在这里,因为世界的中心永远都是个人,是自己.然而这一点并没有在《爱》得以体现,所以说《爱》是张爱玲散文中最经典的实在是不大敢认同的.与之相比《弟弟》在这一点上就刚好更突出.
《弟弟》从自己着手,叙事笔法,流畅,舒缓(张的个人体验都在这里,朴实而亲切,每每读来都像是自己身边的事,就是上面说张爱玲散文的另一个特色.这一点上还要归功于张爱玲独特的细腻的个人体验,和她活泼洒脱的文字功力.)到紧张关系,最后在浴室里的那一声玻璃响中结束.并不像通常的散文那样要求的“形散而神聚”,而是流畅自然,小说式的行文后(将读者带进那一个个小的故事里去,让读者觉得那就是自己,或者是一个很好的朋友就坐在对面和你讲这样的一个故事),突然露出一个可怕的深邃的主题,然后戛然而止,那时候你感觉她就站在那个可怕深邃的悬崖边上,成了一个孤独的思想者,冷漠孤独的人.她像是一个哲学家,不是告诉你哲学的终极秘密,而是引导你做无穷尽的思考.这时你能感觉到你通过文字在和她共鸣,语言是用来克服空间障碍的,文字是用来客克服时间障碍的,所以那些拼凑起来能带你穿越时间的文字才是真正的文学.简单的来说,张爱玲的散文就是先通过一些小的“人”的体验,把你带进去,然后再将你带到悬崖边上去.所以张爱玲的散文行文上是流畅的,没有目的地的.并不符合现在所说散文“形散而神聚”的散文特征,因文张爱玲的散文是摩古摩过来的,古代散文并没有“形散而神聚”的概念.比如《项脊轩志》,围绕轩来写的,但是也是“长条型”的,不是“圆形放射状的”.
《弟弟》是张爱玲散文里可以说是读起来比较简单的,因为篇幅较小,文章最后升华的那一点,也是朴素的,深邃的.也许你会感觉意犹未尽,但是它的确是结束了,如果你多读几遍就不会在有这种感觉了.它的“主旨”(现在通说的主旨,其实读多了张爱玲的散文你会觉得谈主旨是多余的)是直接刺激你直觉,没有太多好说,而且如果你真的想说也表达不出来的.
就到这里了,说得太多,《弟弟》很简单,多读几遍就能理解了,只要把到张散文的“‘人’的臭味和孤独味”来读就会深有体悟了,这是个人思想的问题,不光是阅读能力的问题.
回答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