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语文 > 作业

如何教好小学语文第一课时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百度作业网作业帮 分类:语文作业 时间:2024/06/23 23:59:32
如何教好小学语文第一课时
如何教好小学语文第一课时
老城中心学校 李莉 在习惯的思维中,第一课时没什么意思,无非是学字词,读课文,理文脉,教一点文本,不像第二课时,可以重组文本,品悟文本,容易出彩.然而实践证明,第一课时是引导学生走进文本,接受熏陶的第一步,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整体感知课文的关键点,是对学生进行读写训练,提高语文素养的起始点.我从事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工作已有十一年,语文第一课时的教学一直困惑着我,面对枯燥的字词、重复的朗读、对课文梗概的理解这些相对于第二课时略显乏味的知识,我一直从内心里抗拒执教第一课时.本学期,听了张奇春老师执教《“番茄太阳”》第一课时,我不仅感受到了张老师本人深厚的语文素养和大语文精神,也解开了一直以来深埋于心中的困惑:如何上好语文第一课时.之后,我结合自己多年的语文教学经验,认为第一课时必须要抓好字词教学,强化初读效果.在引导学生读准、读通、读顺课文的基础上,帮助学生理清文章脉络,整体感知课文,为精读感悟做好充分的准备.为了让这些内容落到实处,第一课时必须要扎扎实实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谈话导入,激趣置疑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就是成功的一半.”第一课时学生刚刚接触新课文,能否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吸引学生用心去学习,非常重要.为此,新课的开始,教师要努力创建情境,根据文本特点采用不同的方法导入新课,或故事简述或激情叙说或资料巧现,让学生在教师激情的话语中,在生动的画面中,在动人的音乐中,在恰当的材料中走进文本,拉开课文学习的序幕,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新课文的兴趣.如:张奇春老师在执教《“番茄太阳”》一课时,首先1、板书“番茄”师:同学们,“番茄”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西红柿)有谁和老师一样喜欢它?你为什么喜欢?(绝大多数孩子都是非常喜欢这种能果能蔬的果子的.)生:因为它酸酸甜甜很好吃.生:因为它圆圆的,颜色红艳艳的,非常好看.师:同学们真得很喜欢,说起来,张张脸儿都洋溢着笑容,很快乐.2、板书“太阳”,这个词给你什么样的感觉?生:温暖、光明……3、就请同学们带着这种感受,齐读课题.4、激趣置疑.师:读这一课的课题,在你的心里会产生哪些问题?生:“番茄太阳”到底是什么?课文里主要写了什么?作者为什么要以“番茄太阳”为题?师:带着这些问题,请同学们翻开课文.经张老师这么引导,从而使学生产生了一种强烈的阅读欲望,为学习新课文埋下了铺垫.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何乐而不为呢? 二、识字学词,落到实处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识字、写字、阅读、作文能力的培养,并指出要十分重视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在第一课时的教学中,我们可以依据学生实际情况,有目的地进行字词学法的指导,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学习生字新词,落实识字任务,完成生字教学是第一课时的重点,我们语文教师要舍得拿出一定的时间,把识字教学抓细抓实.例如,张奇春老师在《“番茄太阳”》第一课时教学时,我认为她在识字教学抓得非常到位.她在进行教学生字新词时,首先在黑板上写出这篇课文最关键的八个词语:“番茄、盲童、天使、清脆、蔬菜、捐款、亲戚、忙碌.”然后请个别学生认读,全班同学齐读.张老师特别注重“戚”字的读音和书写,她能根据不同的生字新词进行有重点、有取舍地巧妙教学,而不是面面俱到.最后让学生在文中找出与之相应的句子读一读,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这节课她让学生在轻松、活泼、有趣的氛围中识字学词,感受语言,积累语言,培养语感,把识字教学落到实处,出色地完成了识字教学的任务.三、紧扣课题,读通读顺 文章的标题就像眼睛一样.出色的题目,准确鲜明,引人入胜,提示文章内容,有画龙点睛的作用.引导学生阅读,首先要学会读题目.文章题目就是学生展开阅读学习的突破口.例如张老师在教《“番茄太阳”》一课时,注意引导学生多角度地品读好课题,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文本,更能激起学生阅读的兴趣.再由课题质疑,这个“番茄太阳”到底是指什么呢?课题中为什么加双引号?”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读,学生会比较有兴趣地在课文中找到答案:看着她的笑脸,觉得那就是最美的“番茄太阳”.学生在读文中理解课题中的双引号是表示所写的太阳不寻常,具有某种特别意义.学生就有了成就感,那阅读的兴趣会更浓些,接着张老师再相机引导学生读通一些难读的句子,记牢几个难读、难写、难理解的词,这样就把课文读通顺了. 四、充分朗读,理解文本于永正老师说过,书不读熟不开讲.于老师进行第一课时教学时,也是这样做的.课前,于老师要求学生预习课文,其中一点就是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课始,他拿出充足的时间给学生自由读课文,保证每个学生最少读3遍,然后,逐节检查学生的读书效果,指导学生读通、读顺每一句、每一段.我也认为在第一课时教学中,首先要给足学生读的时间.不管是什么体裁的文章,我们都应把读好课文、读准确课文作为第一课时的目标.朗读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引读,可以范读,可以指名读,可以开火车读.但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要注意细节的处理.如:⑴每一次朗读都应给孩子确定一个明确的读的目标. ⑵注意让孩子读好重要的标点符号.⑶在孩子需要抒情时组织有效的朗读. 在进行精读感悟时,老师要抓住课文的重点,找到能统领课文的关键问题,让学生去感悟,为下一课时的教学做好铺垫工作.如:张奇春老师在 教学《“番茄太阳”》(苏教版四年级下册)一课,课文重点就是要让学生通过朗读课文感悟明明美好童心对“我”的感染,理解“番茄太阳”的含义.文中多次描写了明明的“笑”,张老师先让学生在文中找出描写明明“笑”的语句,再进行重点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理解其中的含义,不需要过多的讲解.读后让学生谈谈自己的体会,这对下文的学习有所帮助. 五、指导书写,创设氛围特级教师于永正在《我怎样备课》中提到:“第一课时,我们要考虑练习什么的问题?要求学生写的字和词语,我一定先写一写,每个要求写的字应注意什么,特别是每一笔在哪儿起笔,在哪儿收笔,一定把握准,否则就写不规范.” 当前,小学语文课提倡低耗高效.这就需要我们在课堂上精讲精练,尽量压缩教师讲的时间,节约出时间带领学生练习.即要求我们分配好时间,做到讲练结合.而张老师在她的第一课时指导书写的教学中,她都做到了这点.托尔斯泰曾指出:“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入门的向导.写字教学也是如此.因此我们语文老师要利用各种活动,激发学生的写字兴趣.语文老师根据学生好胜心理开展一些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成立书法兴趣小组、开展写字比赛、参加书法大赛,每周举办学生作业展评等,还可以利用橱窗、板报、展板等向全体师生展示练习成果.向他们讲述身边同学用心习字的故事,欣赏他们的书法作品,再看看他们一项项的获奖证书.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使他们受到熏陶,受到感染,认识到习字的重要性,从而对习字产生浓厚的兴趣,使学生变成“老师要我写好字”为“我要把字写好”.这样,学生对习字在思想上有了重视,也就有了持之以恒把字写好的决心与动力.语文课堂教学如何教好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我想,第一课时可有模式,但不能模式化,可有一定板块,但不能结构化,必须因文而异,一切为学生的发展服务. 没有第一课时的扎实,就难求第二课时的精彩.这就要求我们虚心探讨第一课时的教学问题,搞清楚第一课时教什么?怎么教?从而上出与第二课时同样精彩纷呈的语文课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