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综合 > 作业

鱼的食性是什么?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百度作业网作业帮 分类:综合作业 时间:2024/04/30 08:10:08
鱼的食性是什么?
鱼的食性是什么?
不同的鱼,有不同的食性
  鱼类的食性同取食器官的形态结构、摄食方式密切相关.
  一、鲢、鳙的食性
  鲢、鳙是典型的滤食性鱼类.滤食器官主要靠鳃耙.在生活时,每个鳃弧的内外两列鳃耙不断张开和合拢.张开时和水一起进入口腔中的食物,通过鳃耙、鳃耙两侧的侧突起和鳃耙网,把一定大小的浮游生物等滤积在鳃耙沟中,被水流不断向后冲去,加上口腔顶端的粘膜突出形成的腭褶的波动,使其沿鳃耙沟向咽喉移动.食物到了腭褶变低处靠近咽喉底时,鳃上的鳃耙管壁肌肉收缩,从管中压出水流把食物驱集一起而进入咽底.
  鲢、鳙在同一水域中生活,摄取食物却相对不同,鲢主要吃浮游植物,鳙主要吃浮游动物,食性上的这种差别,主要由于两者滤食器官的形态结沟不同之故.鳙鱼的鳃耙间距约为57~103微米,侧突起间距为33~41微米;鲢鱼的鳃耙间距为33~56微米,侧突起间距为11~19微米.鲢、鳙的鳃耙就好像一片滤取浮游生物的筛绢,但鲢比鳙约密一倍.许多浮游植物的体积小于57×33微米,而大多数浮游动物的体积则大于103×41微米.因此,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同水一起进入鳙鱼的滤食器官中,大多数浮游植物则通过该器官排出体外,而大多数浮游动物则被滤积在滤食器官中.所以,鳙鱼肠管中的食物组成主要是浮游动物(浮游植物与浮游动物个数比值约为4.5∶1,但两者的体积之比则是浮游动物较大).同水一起进入鲢鱼口腔的浮游动、植物都被滤积在鳃耙沟中.由于一般水体中的浮游植物个数多于浮游动物,且鲢鱼鳃耙更致密,对水流阻力相应增大,滤水速度比鳙鱼慢,故滤取水中的浮游动物相对数量比鳙少,在鲢鱼肠管中的食物以浮游植物为主(浮游植物与浮游动物个数比为248∶1,体积比也是浮游植物大).
  鲢、鳙除滤食水中的浮游生物外,并滤食有机碎屑和其上的细菌.在饲养条件下也取食人工投放的饲料,如饼渣、麸皮、豆浆颗粒等.
  鲢、鳙不能消化纤维质、果胶质和几丁质等物质,因而对具有这些物质的浮游生物外壳很难利用,如大部分蓝藻、细胞衰老的绿藻、裸藻和具几丁质的浮游动物及卵等.对不具上述物质构成的壳、膜,或壳、膜上有孔、缝者则能较好地消化利用,如金藻、硅藻、部分甲藻、蓝藻、绿藻及浮游动物、细菌等.
  鲢、鳙对食物的选择性不象靠吞食方式进食的鱼类那样明显,但也有时表现出对食物的选择性,如集群在适宜的水层或水域中滤食、枪食人工投放的豆浆颗粒等.
  二、青、草鱼的食性
  青、草鱼的鳃耙短而少,咽齿强壮,角质垫发达.
  草鱼吃水草和其他植物性食物,是典型的植食性鱼类.草鱼虽然是吃草的,但不能消化利用纤维素.它吃的草类被咽齿(锯齿状,两侧咽齿交错相间排列)和角质垫相压磨成小块才吞进消化管中,仅能消化利用被磨研破裂的细胞内的原生质.喜食人工饲料,如豆饼类、糠、皮等.
  青鱼是肉食性鱼类,主要取食底栖动物,如蚌、蚬、螺蛳等,所以江浙一带把青鱼称为螺狮青,青鱼也食虾和昆虫的幼体.青鱼吃的螺蛳、蚌类,是以砧状咽齿与角质垫压碎其硬壳后才吞食的.
  三、鲤、鲫的食性
  鲤、鲫是典型的杂食性鱼类.鲤的食性偏动物性,鲫则偏植物性.摄食方式都是吞食.
  鲤的咽齿发达呈臼状,与角质垫相压磨,可以把较硬的食物压碎磨细.在自然条件下主要吃摇蚊幼虫、螺蛳、黄蚬、幼蚌、淡水壳菜、脉翅目幼虫等底栖动物以及虾类等,也吃一定数量的水生植物、植物种子和有机腐屑.食物组成通常随季节变化,春夏以植物性食物为主,秋季以动物性食物为主,冬季则较多吃植物的种子.
  鲤前筛骨特别发达,与上下颌骨相配合使口形成管状向前方伸出,利用颌骨挖掘底泥,觅取食物.在觅食时,可以把塘底挖成许多大小不一的深达数厘米的坑窝,且由于不断翻动底泥,使池水呈浑浊状态.在觅食过程中,口角的两对触须有触觉和味觉功能.
  鲫的食物组成主要有腐屑碎片、硅藻、水草和植物种子,也吃一定数量的螺类、水蚯蚓等底栖动物和枝角类、桡足类等浮游动物.
  这两种鱼也喜食人工投喂的动植物饲料,如饼渣、糠、糟、蚕蛹等.
  四、鲂、鳊的食性
  团头鲂的食性与草鱼相似,由于口小,摄食能力比草鱼差.在天然水域中主要吃苦草、眼子菜、菹草、轮叶黑藻等水草和植物腐屑.三角鲂属于杂食性鱼类,除水生植物外,还食软体动物,个别也捕食小鱼.
  鳊鱼也是草食性鱼类,与团头鲂相似.